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江蘇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始終肩負“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為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了江蘇貢獻。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和對時代大勢的戰略判斷,以及江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與實踐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時代大勢的戰略判斷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清醒認識我們當前所處的國際形勢,準確把握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必須深刻學習領會黨中央關于國際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們要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面臨的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我們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思想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深厚天下情懷,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正是由于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掌舵,有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定向領航,我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亂局中科學判斷時代發展大勢,精準辨析國際體系轉型過渡期與我國發展歷史交匯期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明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內涵和重大貢獻,堅定信心、銳意進取,沉著冷靜、保持定力,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及習近平總書記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是黨理論創新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以走和平發展道路為重要特征,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本質要求,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既立足時代又引領時代,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一是開辟了非西方國家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的新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路徑,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世界各國只要找準方向、馳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夠實現現代化。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們主張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受到尊重,描繪了各國交流互鑒現代化經驗、共同豐富走向現代化路徑、攜手實現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這是可復制的、包容的、共享的現代化,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化。
三是中國通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勇氣和智慧,以十年之奮斗,成功解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統籌發展與安全、效率與公平、頂層設計與先行探索、物質文明與精神力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等重大時代課題,給世界各國克服困難與挑戰、不懈推進現代化進程帶來極其重要的啟示。
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戰略擘畫
江蘇是我國的東部大省,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江蘇考察調研,為江蘇擘畫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賦予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今年7月5日到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總藍圖。新時代十年,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下,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勇挑大梁”,實現了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重要的樞紐作用、支撐作用和示范引領作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篇章。
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列。江蘇把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堅守實體經濟,把服務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舉措,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扎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更大力度支持“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加快推動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上走在前列。江蘇立足人口密度大、能源消耗大、排放強度大、生態家底薄的現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態“含綠量”、增加發展“含金量”。
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江蘇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要一翼、長江經濟帶重要板塊,貫通把握一體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戰略,加強同長江中上游地區協作配合,共同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帶動優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推動形成功能互補、開放融合、協同聯動的省域發展格局。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走在前列。江蘇開放型經濟水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不僅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江蘇堅決扛起“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重大責任,國際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建成、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深化、絲路貿易聯系更加緊密、合作園區建設扎實推進、人文交流品牌特色彰顯,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效。江蘇致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更好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作出重要貢獻。
“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是中國式現代化江蘇特色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江蘇地方實踐的生動體現。江蘇的現代化發展展現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省域范例,不僅在全國有著重要示范意義,也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