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把握中華文明特性,選育運河文化標識
        2023-10-31 07:06: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梅耀林 姚秀利 閻欣 宋陽煜

        江蘇是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并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先行先試,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就。在當下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關鍵時期,江蘇應在建設中更好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整合資源、循序漸進,選育一批能夠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具有象征意義的長江、大運河文化標識。

        選育具有中華文明特性的文化標識是江蘇引領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中之重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期稻作文化在江蘇起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江蘇成為全國性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長江大橋、以蘇南模式、園區經濟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都體現了江蘇人民不懼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展現了突出的創新性。江蘇見證了中華文明多次南北融合的歷史進程,明朝時南京成為統一國家的都城,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徽文化等地域文化在這里傳播交流,展現了突出的包容性。鄭和從江蘇率船隊七下西洋,新時代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都是中華文明追求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活例證。

        文化標識是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先行示范。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兼有文化建設、文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等多重使命。文化是國家文化公園的靈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強化文化首位度,打造和推介一批文化標識,建設一批文化標志性項目,是推進文化引領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抓手。

        堅持三大原則,科學選取培育長江、大運河文化標識

        科學選取、培育長江、大運河文化標識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承載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文化標識應當承載一個或多個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因此文化標識本身或其所在區域,能夠做到在與長江流域或大運河沿線省份乃至全國的比較中具有唯一性或第一性。例如南京長江大橋就具有成為文化標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是彰顯江蘇文化特質。文化標識應當充分展現江蘇文化特質,同時文化標識也應當是城市發展觸媒,通過文化植入、生態賦能等方式,帶動周邊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文旅融合、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方面全面發展。例如蘇州古典園林,蘇州打造“園林之城”,讓園林藝術融入蘇州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浸潤城市居民生活。

        三是體現長江文化、大運河文化的時代價值。例如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選址揚州三灣,不僅是因為當時三灣濕地公園已經基本成型,建設基礎良好,更是由于三灣曾是隋唐古運河的險要地段,古人采用讓運河彎曲而行的方法,創造出安全航道,“三灣抵一壩”的美譽讓博物館的落戶更加順理成章,“三塔映三灣”的設計理念更是讓大運河文化在這里古今呼應。

        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率先推進文化標識建設

        江蘇位于長江、大運河一橫一縱十字黃金水道交匯處,江河交匯的互動影響,奠定了江蘇因江河而生、靠江河而興的發展格局。高質量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協同建設,需要突出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在文化內涵上的整體性融合,統籌打造一批文化標識。同一文化主題或相似文化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通過主題展示空間共建、水陸游線串聯、標識系統導入、服務設施共享等方式,共同彰顯標識文化內涵。通過打造如“西津渡—三山江河交匯”“十二圩兩淮鹽埠”“瓜洲千年古渡”“三江營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等核心展示園,充分展現“江河交匯”特色空間形態,發揮兩大國家文化公園整體聯動效應。

        創新工作機制,保障江蘇文化標識先行引領。一是進一步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在建設保護規劃中對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解,強化部門和各地責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二是建立申報—評價機制,科學設定評價指標體系或推出創建條件,尤其對于入選建設保護規劃的核心展示園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和文化資源進行評價,通過地方申報—省級評價的形式擇優建設,給予政策、資金支持。三是完善規劃建設標準,形成統一的展示體系;探索共建數字管理、展示平臺,形成豐富多樣又體系統一的“互聯網+文化”體驗場景。四是以“傳媒+”思路與各行各業共同策劃和打造江蘇國家文化公園標志性傳播行動。

        (作者單位均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國家文化公園研究分院、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