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外貿外資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穩定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外貿外資“質”的持續穩定提升,將有助于推動優質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培育和集聚創新發展動能,為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近年來江蘇促進外貿外資穩規模優結構取得新成效。2022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在全國率先突破300億美元大關,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制造業外資、高技術產業外資、外資利潤再投資等核心指標規模均居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蘇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在全國較早出臺“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政策措施,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深化高水平開放、制度型開放,外貿外資在承壓下行的態勢下展現了較強韌性,1—7月江蘇外貿進出口總值2.93萬億元,占全國12.4%。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的基本態勢已經形成,但受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影響,特別是以美國“小院高墻”政策為代表的逆全球化潮流,給經濟復蘇又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濟整體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在蘇外貿外資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下一步,江蘇應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發揮發展環境穩定、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超大、轉型潛力突出的自身優勢,繼續抓好新出臺的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8條”落地見效。
一是用足用好國家重大戰略牽引。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實施絲路貿易促進計劃,組織企業參加沿線重點展會,加密公共海外倉布局。加大RCEP宣傳培訓力度,幫助企業提升規則應用能力,拓展區域內市場;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區、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等沿線境外園區高質量發展,打造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海外重要支點。加強APEC成員國經貿合作,優化APEC商務旅行卡申辦流程,提高企業人員持卡量,便利跨境商務人員往來;積極邀請外籍高管來蘇開展投資洽談,加快完善對外開放高端平臺體系,放大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溢出效應,高質量辦好企業家太湖論壇,持續舉辦江蘇開放創新發展國際咨詢會議和新蘇、蘇港等機制性活動,優化提升駐外經貿代表機構的“橋梁”“紐帶”功能。
二是大力推動外貿業態創新發展。持續開展“百展萬企拓市場”行動,支持企業參加境外線下重點展會,搭建江蘇優品線上專區,引導外貿企業觸網上線、加快提升數字營銷能力。加快恢復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班,暢通對外客貨運渠道。錨定科技創新前沿,助力企業搶占優勢產業“黃金賽道”,發揮4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作用,推進進口基地建設,更大力度促進各類資源進口。緊盯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短板,加快13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公共海外倉、知名品牌梯度培育和認定工作,加大各類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力度,推動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優化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海關備案流程,實行“屬地備案、全國通用”,全力促進“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
三是持續增強外資提質政策黏性。繼續實施外資強鏈補鏈延鏈和利潤再投資三年行動,支持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建立省級重點外貿企業跟蹤服務機制和穩存量擴增量“兩張清單”,發揮跨部門機制專班作用,加強對國家級重點外資項目的調度服務,積極爭取國家層面資源要素保障;梳理排出100個符合高質量發展導向、有較強引領帶動作用的省級重點外資項目,給予能耗、用地、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指標優先保障,推動加快建設、投產達效。修訂完善外資總部鼓勵政策,認定新一批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給予資金支持。加快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提供更多便捷投資渠道;支持外資企業依托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優化急需人才供給;推進《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立法,加強外資合法權益保護。協調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針對外資研發中心相關外籍商務人員、高層次人才的出入境和居留許可,簡化申辦手續、縮短辦理周期、提供充分便利。
四是精準疏通外貿服務保障堵點。加大“蘇貿貸”融資功能推廣力度,發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增信保障作用,對新增重點項目,加強用工、用能、融資、物流、通關等要素和政策保障,幫助外貿企業提升融資能力。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跨周期逆周期調節作用,推動出口信用保險持續擴面降費,降低短期險費率和資信費用,繼續實施并優化小微外貿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臺統保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參保。優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賠條件,對資金周轉確有困難的企業,實行保費分期繳納的便利措施。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豐富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應用場景,助力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高退稅效率和便捷性,支持銀行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資金結算服務。推廣“涉外公證+領事認證”一體聯辦,擴大匯率避險服務覆蓋面。
(作者為江蘇省政府研究室秘書處三級主任科員、江蘇省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