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借力產教融合,加快建設高?!按笏颊n”
        2024-01-17 09:30: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賈佳麗 周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作為培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者的重要陣地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大思政課”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一件大事。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依托產教融合培養新時代拔尖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時代發展所需和社會共識。而產教融合正是促進“大思政課”與現實結合、與時代同頻的最佳路徑。課外實踐中,學生離開課堂接觸社會,面臨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加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行業大多工作強度高、任務難度大、產出成果周期長,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高校要充分借力行業企業資源優勢,挖掘產教融合中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他們熱愛專業、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高層次產教融合中所蘊含的龍頭企業優秀企業文化、先進人物、典型事跡等鮮活的育人素材更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未來職業,有利于提升“大思政課”的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借力產教融合建設“大思政課”,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方面是對如何借力產教融合建設“大思政課”的認識不足。一是對“大思政課”的認識不充分。思政課改革主要聚焦在校內教育教學活動,校外思政教育更多停留在對紅色教育基地的參觀等淺層次認知。二是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目前產教融合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一流高校與行業企業產出的高層次產教融合成果較少,對產教融合中蘊含的豐富育人資源認識和挖掘不夠,如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工程倫理等。三是對增強新時代大學生使命感的引導不夠。00后個性鮮明、思維活躍,但有的學生考入大學后安于現狀,奮發進取、吃苦耐勞精神不強,行業特色型高校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相應行業就業的比例不高,亟待加強教育和引導。

        其次是“產教融合”+“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不暢。一是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銜接不足。人才培養落后產業發展,企業參與積極性不足,還沒有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二是產教融合工作機制有待完善。對多數高校而言,產教融合工作分散在多個部門,如產教融合專業和課程建設一般由教務處分管,思想政治教育由學工部門分管,成果轉化由科研部門分管,工作鏈條長、涉及部門多,缺少學校層面的統籌協調,一體化設計和推進難度較大。三是挖掘產教融合資源辦思政課的力度不夠。產教融合型專業和課程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材等方面系統規劃、同步推進產教融合和課程思政不夠。

        三是調動各類資源辦“大思政課”的能力不強。當前,大部分青年教師博士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面臨較大的科研壓力,且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一線實踐經歷,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不足?;诋a教融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更多停留在淺層次的雙向掛職、參觀培訓等,整合專業教師、企業骨干、思政教師、輔導員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面做得還不夠,課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現象。

        借力產教融合建設“大思政課”的對策,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強化頂層設計,一體設計“產教融合”與“課程思政”。一是創新體制機制。高??沙闪a教融合發展中心,統籌部署全校產教融合工作。聘請企業骨干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有組織地設計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大思政課”。研制產教融合“大思政課”建設引導性標準,指導教師根據行業特色和學科特點找準切入點。二是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雙一流大學、有較高行業影響力的行業特色大學可聯合行業企業、政府成立“大思政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跨單位、跨部門運行機制。

        整合跨界資源,開門辦好“大思政課”。一是主動謀劃結合點。推動開展國家級產教融合型專業和課程建設,系統謀劃、同步推進產教融合與課程思政。二是加大資源協同力度。遴選實力強、文化氛圍濃厚、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建立一批兼顧實踐教學育人與“大思政課”育人的“雙基地”,協同開展思政教育和實踐教學。三是探索校政企黨建結對共建,通過建立流動黨支部等形式,高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同開展產教融合和思政教育。四是充分用好各類平臺。高校要組織好“互聯網+”大賽紅旅項目和產業賽道,構建“思教融合、產教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的“四融合”教育模式。積極挖掘“大思政課”典型,宣傳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營造“行行有思政,人人講思政”的良好氛圍。

        聚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一是推動全國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全國教學創新大賽增設產業賽道,開展國家級產業教授(本科類別)選聘,鼓勵各行各業先進模范、大國工匠等參與教學研究與改革。二是打造產教融合型虛擬教研室,探索“專任教師+企業導師+思政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共同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健全常態化校企雙向掛職鍛煉機制,可實施青年教師開展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實踐鍛煉,并將思政教學能力作為重要指標,同步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四是定期舉辦教學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鼓勵教師用自身經歷和真情實感去感染和號召大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統一起來,有效增強“大思政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作者單位分別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