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遍L期以來,靠讀書改變命運,常常被來自基層的“寒門學子”們,視為實現人生跨越發展的最佳路徑。讀書是否還能改變命運?這一問題隨著“小鎮做題家”話題的流行再次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和熱議。
“小鎮做題家”,顧名思義是指出身農村或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通過高考進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視野和社會資源的貧寒學子?!靶℃傋鲱}家”的產生不僅是一個心理問題,更多的是一種面對現實的自我嘲諷或自黑的現象,他們通過自嘲的方式來釋放壓抑的情緒,從而獲得心理寬慰,在自嘲背后延伸出心理防御機制。這一概念的流行反映出該群體成員以調侃的心態對自身境遇的自嘲、對個人發展和就業預期的焦慮及對社會公平改革的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并不斷強調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前,各級政府正不斷促進教育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靶℃傋鲱}家”現象所折射出的教育公平問題,是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必須回答的問題。而來自基層的“小鎮做題家”們與其父輩不同的是,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是實質意義上的知識擁有者,是社會潛在的砥柱,擁有較高的社會預期。只是在文化資源“變現”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某些障礙尤其是制度層面的障礙,使得個體的社會預期存在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反過來又加劇了群體焦慮。這一概念的流行,首先反映出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小鎮”并非絕對的“小城鎮”的空間概念,是廣大農村乃至經濟欠發達地區范圍概念的延伸化表達。其次,反映出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經濟發達地區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情況相對較好。第三,反映出不同人群之間的發展差距。
因此,“小鎮做題家”現象的出現,是“寒門學子”們尋求自我歸類與認同的文化現象?!靶℃傋鲱}家”問題的解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快共同富裕社會建設,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不同人群間的貧富差距,從源頭上消解“小鎮做題家”現象??s小貧富差距,可以修復不同圈層間的文化隔閡,謀求社會公平和長期穩定??s小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略是解決“小鎮做題家”群體的就業問題,因為充分就業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條件,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該群體擔心焦慮的最根本的問題。在就業問題解決后,還要關注群體后續的發展,在制度設計上體現出對個體自致性因素如個體付出的肯定,避免或減少家庭先賦性因素的影響,杜絕制度自肥現象的出現,讓社會公平在各人群之間彰顯。
在鄉村振興戰略擘畫和政策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基層學子的出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是教育強國建設必須攻克的核心任務。要牢牢把握人才培養方向,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薄靶℃傋鲱}家”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形成共識的是,使他們在這些國家發展戰略中共享發展紅利、公平公正獲得優質崗位,在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同頻共振中把個人人生價值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偉業有機結合起來,從制度層面為“小鎮做題家”人生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社會支持網絡和制度保障,減少該群體面臨的社會預期的不確定性及由不確定所帶來的群體焦慮,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
加大社會對“小鎮做題家”積極典型的宣傳,使之形成一種積極的社會文化心態。有學者認為,“小鎮做題家”不應該成為短視、陋習的理由,也沒有必要去用一種窮苦的氛圍籠罩自己?!靶℃傋鲱}家”應該成為個體沖破逆境尋求成功的典范,社會應弘揚這種積極進取的正能量?!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擔當大任之前的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都是生活給予有志者必不可少的磨煉?!靶℃傋鲱}家”們要正視“小鎮”出身資源匱乏的現實,端正態度,了解自身優缺點,加強對社會的認知,理性看待得失。相比于古人科舉高中后志得意滿,例如唐朝著名詩人孟郊詩中所言的“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作為高考勝出者的“小鎮做題家”們應該認清自身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建設者身份,端正“做題”所代表的積極態度,堅定成為“家”的宏大抱負,并且為此而不懈努力。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征途中,要以“小鎮做題家”的先進典型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引導個體認知,使個體在謀求文化認同的同時,調動自我向上的內驅力,適時調節個體與社會的關系,靠勤奮和努力改變“我”之外的障礙,做到“山不就我,我來就山”“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為江蘇省教科規劃重點課題“鄉村振興視域下新高考改革公平性研究”〈項目編號:B/2022/01/10〉、“廢科舉對新高考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的借鑒研究”〈項目編號:K-f2021/04〉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