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以整體性治理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
        2024-03-26 14:51: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陳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對我國新時代城市工作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面對新的風險特征,建設安全韌性城市,需要以系統思維進行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的整體性治理。通過整體性治理機制的設計和創新,以遏制源頭、注重過程、打通關鍵節點的整體性治理策略為重要抓手,推進城市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治理主體多元協同。應將多元共治格局融入公共安全風險治理體系中,構建多主體職責明確、整體聯動的城市復合型公共安全治理體系。風險治理主體可分為以下三個層面:一是政府層面。面對現代城市風險的多重性甚至是全域性沖擊,需要最大限度整合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之間的力量和資源,加強信息共享共融、互聯互通,強化協同合作,形成整體合力。同時著力提高各級政府應對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如風險研判能力、預防準備能力、決策指揮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等。二是基層層面。以社區、社會組織、企業、學校為代表的廣大基層社會力量,是安全韌性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通過精細化的社區網格建設,直達社會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實現事件的“發現—分派—處置—反饋—評價”流程的標準化、精細化和自動化,不斷提高基層風險治理效能。三是個體層面。提高家庭和個人的安全防護能力,包括身體防護、心理疏導、疏散避難等方面,重點是增強市民安全意識和救援能力,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治理過程全周期動態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币皇前寻踩l展貫穿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全生命周期。中央提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在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防災減災需求,統籌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防災減災救災專項規劃,在發展和安全的資源分配上進行綜合考慮,實現動態平衡;對城市安全設施,要及時檢查其與城市發展變化趨勢的適配性,并適時進行動態調整。只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才能“主動求變”。二是把應急管理鏈條進行前端和后端延伸。傳統的應急管理重心傾向于突發事件發生后的處置救援,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則需要把應急管理鏈條進行前后端的延伸。注重前端的風險治理,對城市各類風險進行系統性前瞻性評估,消除風險隱患,實現關口前移,遏制源頭;同時加強后端的危機適應性學習,對于災難事故進行及時復盤、總結反思,提高城市生命體的學習力和適應性,從而形成“事前有效防范、事中快速控制、事后深度反思”的全周期閉環管理工作格局。三是在全周期管理中瞄準關鍵節點,重點施策。對于城市安全的關鍵節點,如城市生命線系統安全(供水供電供氣設施)、企業重大危險源、居民生活主要風險點(消防、電梯等)、城市橋梁和軌道交通安全、重大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等進行重點治理,即時監測其安全運行狀況,實現整體監測、實時感知、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預防燃氣爆炸、城市內澇、橋梁垮塌等重大安全風險事故和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

        治理要素多維度立體化。推動城市風險治理體系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通過協同創新產生協同效應,從而使制度體系更高效地轉化為治理效能。治理體制上,實行更大力度的人員和資源整合,形成統籌協調應對合力,在面對重大風險情景時,保持適度的靈活性。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的動態銜接和快速切換機制,實現從常態治理到非常態治理的全過程無縫對接。治理機制上,綜合運用行政、市場和社會等多種機制,實行優勢互補,實現城市公共安全合作共治。例如在安全監管方面,加強機制創新,支持社會專業機構和保險公司合作構建全鏈條社會化托管服務平臺,鼓勵引導社會單位購買社會化托管服務,引入保險對事故損失兜底,倒逼服務單位確保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單位風險的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避免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治理方式上,要把傳統手段和現代手段有機結合。一方面,要依靠群眾,強化每個人都是城市安全的責任主體理念,依靠廣大群眾開展城市日常風險隱患排查。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力量進行風險辨識、全面感知和智能應對。識別城市各類致災因子,繪制城市風險評價圖,形成全面完整、動態更新的城市災害數據庫和風險特征庫;依托城市物聯網感知設備,對城市生命線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準確捕捉風險源的災變信息。例如上海建成遍布全市的物聯網運營中心,通過物聯感知設備,可以實現實時監測、告警精準推送、處置流程全程監管。智能應對,聯動處置,在接報信息后,自動關聯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多手段調度,快速進行任務跟蹤;基于事件鏈、預案鏈、預測預警模型分析次生衍生事件,提供智能方案輔助決策。

        (作者為南京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匮芯繂T)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