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把握“文化主體性”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視角。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正確認知和把握文化主體性的時代意蘊,是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
文化主體性中“文化內容之主體”意蘊。理解文化主體性,首先要明確“信什么”的問題——即文化內容層面以何為“主體”的問題。近代以來,中華文化在西學沖擊之下不斷變化,學界對文化主體性一直有“坍塌、斷裂、變遷”等觀點。新時代伊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在內容層面逐漸明晰?!胺e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內容上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有兩次相關的表述:一次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主體是“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次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主體是“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兩次表述,于不同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探索上的理論推進,于相同處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源和內容主體。故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了“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在新時代奔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精神內核所在。
文化主體性中“文化自信之主體”意蘊。文化主體性中還要明確“誰來信”的問題——即文化自信層面以何為“主體”的問題。近代以來,以傳統中華文化為內容的文化主體性大受影響和沖擊時,“文化自信”成為問題。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使命,解決文化自信問題迫在眉睫——因為,文化自信的背后,其實就是歷史自信和民族自信。我們已經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內容主體,那么,誰來信呢?人是文化自信的主體。對于新時代的中國來說,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應該自信于自己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主體。然而由于歷史因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形成整體性的文化自信,還需要一段過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不僅將“文化自信”列為第四個自信,還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這兩個論斷,昭示了新時代全民“文化自信”的時代迫切性和重大意義。如此這般,是為了覺醒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意識和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積極性。進而言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有不斷覺醒的文化自信意識和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的加持,才能以更好、更積極、更昂揚的態度和行動來堅定自我、提升能力,自覺投身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
文化主體性中“領導文化之主體”意蘊。文化主體性中還要明確“要信誰”的問題——即領導文化層面以何為“主體”的問題。近代以來,國家曾經屢次面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走上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正確道路。這百余年的歷程,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這一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一方面,明白有力地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角度,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個真理;另一方面,也是從文化主體性的視角,說明了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以來,以“兩個結合”為路徑,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進行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階段的文化建設。因此,新時代“領導文化之主體”,一定是中國共產黨——這是基于歷史的證明,更是基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選擇。面對未來,中國共產黨必須作為“領導文化之主體”,繼續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繼續健康有序地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為江蘇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匮芯繂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