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希望江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江蘇省兩會細化了新一年“走在前、做示范”的思路舉措,省委主要領導在參加無錫代表團審議時賦予了無錫“從經濟大市的地位和使命出發,在高質量發展上能快則快、挑起大梁”的使命重任,指明了無錫“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積蓄更多的優勢、在轉型升級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在開放創新上打開更寬的視野”的方向路徑。無錫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政治,認真落實省兩會部署任務,以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的作風狀態和能快則快、挑起大梁的實干作為,扛起經濟大市使命擔當。
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勇挑科技創新重任,在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更好扛起使命擔當。省委多次強調,要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走在前列。無錫作為新時代工商名城,是全省發展新質生產力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有基礎、有責任更好服務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有條件、有能力不斷提高無錫經濟的科技含量。健全創新推進機制。深化落實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做好全市科創領域的制度性安排,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再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重點聚焦“從0到1”的基礎研究,以爭創省“應用基礎研究特區”試點為牽引,組織好關鍵技術“攻堅行動”,優化“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組織方式,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完善創新載體布局。立足無錫大院大所的創新策源地優勢,籌劃建設新質生產力研究機構,支持太湖實驗室、國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打造一批高能級未來產業園,盡快形成關鍵功能,為承載科創資源提供支撐。推動創新人才集聚。抓好科技人才、企業家和各級干部三支骨干力量建設。對科技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引育“登峰行動”,打造“不拘一格”聚才用才的人才導入型城市;對企業家,不折不扣落實好“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大政方針,實施企業家隊伍“基業長青”工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對干部隊伍,落實好“四下基層”制度,全面提升科創意識和產業本領,增強人文經濟學素養。
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勇挑轉型升級重任,在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上更好扛起使命擔當。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明確指出,要扎實做好新型工業化各項工作,力爭率先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建成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型工業化。無錫是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和支撐,在服務全省乃至全國新型工業化建設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我們積極融入全省“1650”產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在制造強省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緊扣數字化方向。深化實施“智改、數轉、網聯”三大行動,分行業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中心、打造智能化改造示范標桿,發展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綜合型智能制造服務商。全力促進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數字產業發展,科學布局建設數字化場景,加速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擴能提級。扎實推進國家“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設區市試點,加快智能算力、邊緣計算等算力設施布局。緊盯品牌化重點。啟動終端產品培育計劃,推進質量品牌“雁陣”工程,引導更多有實力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向整機、整車、整裝等產業鏈下游延伸,推出更多終端產品、自主品牌,加強對“無錫制造”的口碑塑造、形象推廣,提高無錫品牌在市場上的顯示度、在消費者中的美譽值。緊抓綠色化關鍵。以新一輪太湖治理為契機,統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決淘汰安全隱患大的低端落后產能和“散亂污”企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綠電交易、綠證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建設,從源頭上提高無錫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綠色低碳水平,唱響新時代人水和諧共生“太湖美”,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底。
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勇挑雙向開放重任,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更好扛起使命擔當。省委高度重視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要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落實國家戰略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無錫身處開放最前沿、戰略交匯點,促進內外雙向開放,是贏得資源雙向奔赴的必經之路,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以地級市的標準自我設限,應主動從更大范圍匯聚發展要素、打開發展空間,為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貢獻力量。深耕高潛力市場。堅持全球視野,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繼續盯住日韓、中東、新加坡和歐洲等主戰場,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中歐班列+跨境電商+海外倉”等供應鏈模式,加速釋放“以貨帶運、以運促貿、運貿融合”新動能。打造高能級平臺。深度融入省“1+3”功能區、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方面,用好柬埔寨西港特區、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等離岸平臺,建好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大會等本地平臺,抓好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等跨域平臺;另一方面,圍繞機場、港口、高鐵、開發區等現有重要樞紐載體,結合全域功能區建設,切實把戰略樞紐的戰略作用發揮好。集聚高效益資源。按照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建設的標準,升級迭代各類開放招引政策。企業資源上,加速集聚外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強鏈補鏈延鏈;科創要素上,整合提升大灣區等科創飛地功能,積極拓展與歐洲、中東等地區科技合作渠道,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金融要素上,繼續緊跟中東主權基金、日韓頭部財團等投資動向,吸引更多優質金融資本在無錫落地。
杜小剛
(作者為無錫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