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產教深融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人才
        2024-07-12 09:14: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湯正華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生產力三要素的融合躍升。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近年來,常州工學院緊盯特色鮮明的一流應用型地方大學建設目標,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發展,特別是常州市推進“1028”產業體系建設的需求,持續打造產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服務產業,構建學科專業體系。常州工學院加快適應形成新質生產力對人才市場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下好學科專業布局“先手棋”,實施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內涵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匹配度。以應用型學科建設為引領,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需要,做好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緊緊圍繞常州“532”發展戰略、新能源之都建設和“1028”產業體系,淘汰一批與常州主導產業不直接相關的陳舊專業,增設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工程等10多個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興專業。目前,學校49個招生專業與常州產業布局融入度為100%。以產業發展規律為導向,積極推動與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改革創新,把主要資源投放在未來學科、交叉學科等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學科專業領域,探索形成層次分明、牽引力強、體系完備的學科專業發展梯次,持續打造應用型學科專業集群,切實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建設水平。以新知識培養新人才,著力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實施“1+X”專業建設計劃(“1”是主修專業,微專業“X”是根據興趣愛好與就業需求而選修的其他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前沿性核心課程),開設智能設計與制造、碳纖維復合材料等10個微專業,促進學生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拓展就業核心競爭力,以科學前沿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引領學生擁抱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五育并舉,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新質生產力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均為人,人是生產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性意義的能動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牽引源頭創新的學科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務新型工業化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更需要一大批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做好人才文章。近年來,常州工學院錨定“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發揮“理論研究”和“人才供給”方面的關鍵作用,推動培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優秀人才。重塑人才培養類型與規格,主動適應區域特別是常州市產業技術需求的知識結構與技能要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為企業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積極構建應用型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加強課程建設,深化五育并舉,按照“通識課程統籌、學科基礎融合、專業基礎融通、專業課程整合”思路,構建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完善學生服務體系,優化兩個服務機制,即學生學業指導服務機制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打造產教融合型師資隊伍形態,著力構建產業教授、雙師雙能型教師、工匠大師、技能大師等組成的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不斷提升產教融合型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深化綜合育人平臺建設,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構建基于現代產業學院的“3+1+N”(3年產教融合工程教育、1年企業深度學習、N次遞進式項目研習)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推進專業技能的螺旋式上升。

        雙向賦能,構建產教融合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產業是生產力的載體,科技創新成果只有產業化才能轉化為社會生產力。2023年,常州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新臺階,成為江蘇第5座萬億之城,也是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適應常州市“萬億之城”和“新能源之都”發展需求,常州工學院加快布局新賽道、新領域,更加明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靶向性,注重校地深度融合和成果轉化,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常州產業升級和產業鏈的構建上,助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常州市產教融合項目庫中,常州工學院產教融合發展工程等20個項目已建成投用。常州工學院中德亞琛產教融合基地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教育強國”重點項目。通過校企共建、聯合培養等模式,將學生放到新型工程和高新產業項目中培養,開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符合新興產業未來發展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打破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培養“邊界”,為學生進行科研創新提供平臺。

        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駐校、駐企、駐園創新平臺。探索與企業聯合培育創新人才新機制,培育產業教授、選派科技副總,推進產才深度融合。常州工學院產教融合大樓是與龍頭企業共同打造的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校企共同開發了一批專業課程,共建校企協同的實踐實訓基地。磁懸浮電機科技創新團隊研發的磁懸浮電機成套裝備技術及其應用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作者為常州工學院黨委書記)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