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新媒體賦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三重路徑
        2025-02-12 16:55: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趙紅梅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立德樹人、培養千千萬萬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關鍵之舉。尤其是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面對網絡信息化、思潮多元化等帶來的沖擊,如何教育青年理解愛國主義內涵、認同愛國主義精神;如何引導學生合法、合理地表達愛國主義情感,都是加強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應有之義。高校要因勢而新,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全過程”中主動應用新媒體技術,以新思維、新載體、新環境對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新機制,切實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

        以媒介融合思維構建多元化愛國主義教育平臺。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毙旅襟w技術發展促進了不同媒介之間內容、平臺、終端等方面的融合,為高校構建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多種媒介形式為載體的傳播方式提供了可能?;诖?,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創新話語體系,構建多元化的新媒體愛國主義教育平臺,以“用戶思維”延伸愛國主義教育的“邊界”,通過融合不同媒介形態,打破傳統課程教學、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紙媒宣傳模式的時空限制,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不僅在受眾規模上加以拓展,還可利用新媒體交互性的特點,使大學生具備“被傳播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以媒體傳播強化人際傳播,讓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在廣大師生中廣泛傳播成為可能。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應打通傳播壁壘,實現集約式、融合式有效傳播,通過建立專題網站、社交平臺以及短視頻平臺等,改變單一文字推送,形成多平臺、多渠道的教育網絡體系,用重大主題宣傳、時事熱點宣傳等議題設置強化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參與感與獲得感,通過生動形象的中國故事增強網絡愛國主義話語說理的現實根基。還可設置在線問答、意見征集、志愿服務等形式靈活又易于為學生所接受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形成愛國主義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以分眾傳播載體創新個性化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話語往往采用宏大敘事和獨白式宣傳的方式,這種表達方式能夠旗幟鮮明地傳遞主流價值觀念。然而,在以青年為參與主體的網絡空間,傳統愛國主義教育話語要因時而變。以分眾傳播創新個性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將個性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進行有效推送,根據傳播受眾細分,把握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背景等特征,以滿足不同受眾需求,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通過創新互動方式,加強個性化的愛國主義教育。高校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議題,影響學生的關注焦點和社會認知。在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環節中,需要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和活動,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使愛國主義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二是改善互動體驗,強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打造生動有趣的愛國主義教育體驗。隨著智媒技術發展、大數據應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空間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可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智能技術,創造虛實結合、人機交互、實時共享、身臨其境的德育學習新場景,克服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因客觀物理場域而帶來的局限性。

        以正面輿論導向拓展網絡化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敝腥A民族幾千年能夠生生不息、綿延發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高校拓展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功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ヂ摼W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ヂ摼W環境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平臺和便捷的途徑。網絡信息的多樣性賦予了愛國主義教育豐富的素材,使得教育內容更加生動和真實。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高校作為“把關人”起著篩選、過濾信息的作用,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高校在新媒體愛國主義教育中,應加強對教育內容把關,確保信息的權威和準確。通過打造專業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團隊,負責學校宣傳內容策劃、制作和審核,確保教育內容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學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育抓手,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新媒體時代,為避免青年大學生受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要求高校管好用好新媒體宣傳平臺,優化網絡環境,以正確輿論導向拓展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線上與線下輿論環境。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揚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學生工作〉專項課題“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大思政課’的創新路徑探析”〈項目號:xjjxg2024—31〉階段性成果)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