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熱點聚焦 > 正文
        見人見物見生活,“老手藝”綻放新魅力
        2024-06-10 07:45:00  來源:新華日報

        6月8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約而至。精湛的技藝展示、精彩紛呈的表演、熱鬧非凡的非遺集市,一場場盛宴近來在全省各地輪番上演,讓人們充分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從悠揚婉轉的昆曲到精細雅致的蘇繡、從手作好物“圈粉”年輕人到老手藝的跨界創新,承載著古老智慧和生活美學的江蘇非遺,在“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指導下,愈發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走向更廣闊舞臺。

        線上線下,

        讓非遺好物“觸手可及”

        水韻江蘇,人文底蘊深厚。全省現有非遺資源項目2.9萬多個,其中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1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62個,入選數量居全國之首。

        昨晚,2024年“水韻江蘇·樂購非遺”活動在宿遷市皂河龍運城景區舉行,省內各設區市的10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共6000余件非遺產品集中亮相,打造一場“看得見、嘗得到、能體驗、可帶走”的非遺盛宴。從2020年至今,這場“非遺大集”已連續舉辦了5年,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

        一年一度,趕一場“非遺大集”,在非遺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走近非遺,把非遺好物帶回家。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邵學文介紹,今年的“水韻江蘇·樂購非遺”活動參與范圍廣泛,側重邀請去年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部分項目,比如無錫珠繡、南通精細木作制作技藝、東臺蠶絲被制作技藝、淮安韓達哉養生茶制作技藝、鎮江手推繡等。同時充分挖掘各具特色的飲食類非遺項目,讓市民游客現場品嘗秦淮(夫子廟)傳統風味小吃、天目湖砂鍋魚頭、宿遷乾隆貢酥等地道美食。

        非遺不止于線下“圈粉”,還常常在社交平臺“刷屏”?!百I買買!”“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手作好物!”每年的“非遺購物節”,直播帶貨的彈幕上,網友們的贊嘆聲此起彼伏,全國各地的人們通過屏幕,領略到江蘇“老手藝”的風采。蘇州緙絲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范玉明入駐抖音以來,已吸引10多萬粉絲的關注,獲贊超過175萬。為了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范玉明把緙絲和日用品、旅游紀念品、文創產品結合,目前一場直播的銷售額可達5萬元,全年銷售額達180萬元。

        位于揚州東關街的安祺扇莊工作室內,揚派制扇傳承人朱國勇端坐在鏡頭前,展示選料、劈料、拉造型、上扇面等幾十道工序。朱國勇是揚州目前唯一一位純手工制作揚派文人折扇的市級非遺傳承人,從事手工折扇制作已20年。他制作的水磨玉竹折扇,構思精巧、工藝精湛,售價5000元起步。除了在線銷售,朱國勇有時還會根據網友喜好進行個性化定制。

        當非遺“搭上”電商快車,產品得以走向更廣闊市場。消費者充分領略傳統手工藝之美,潛移默化間,更增加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信。

        非遺工坊,

        為鄉村振興“添柴加薪”

        一揉一捻間,香氣氤氳。在茶人靈巧的手中,嫩綠的茶葉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和生命。

        歷經六代人的傳承發展,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藝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南京雨花茶產業從業者達3萬人,生產企業有300多家,相關產品年總產值達10億元。

        2023年,“雨花茶非遺工坊”在溧水區芮家村成立,成為江蘇省首批60家省級非遺工坊之一,不僅帶動當地村民就業,還成為南京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每到周末,一撥又一撥中小學生從城市的四面八方匯聚在此,跟隨南京雨花茶第五代傳承人陳盛峰采茶、炒茶?!霸絹碓蕉嗟哪贻p人開始接觸和了解雨花茶,我相信,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定會后繼有人?!标愂⒎逭f。

        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非遺工坊建設,出臺了《關于建設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目前全省已設立60家省級非遺工坊,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各類非遺工坊100個。如今,非遺工坊成為一個窗口,不但讓古老非遺變得觸手可及,還幫助許多城鄉居民通過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助力鄉村煥發生機活力。

        “叮叮咚咚……”走進興化竹泓木船文化產業園區,釘船聲不絕于耳,眼前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臨近端午節,工人們正全神貫注地運斧揮鑿,加班加點趕制龍舟。興化市竹泓鎮境內河湖港汊縱橫交錯,當地居民出行曾經幾乎全靠船只,這也推動著造船業繁榮發展。如今,興化竹泓年產木船6000余條,木船行業年交易額超5億元。國家級非遺木船制造傳承人周永干告訴記者,竹泓傳統木船制造技藝工序繁復,均為純手工操作。而設在尖溝村的竹泓木船非遺工坊,培養了一批“竹泓木船制作技藝”鄉土人才,讓“老手藝”成為當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非遺+旅游,

        激發文旅新活力

        當非遺“邂逅”端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眼下國內旅游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以端午節為契機,很多傳統非遺和旅游體驗巧妙融合,古老技藝變得更加可親、可感、可知。

        6月5日上午,G7393次高鐵列車從南京南站駛出,這趟列車上很多旅客收到了一份驚喜小禮物——南京端午彩粽制作技藝項目立項人韓玉如親手制作的端午彩粽。當天,86歲的韓玉如登上列車,手把手地教旅客制作這一非遺藝術品。

        在江蘇,“非遺+旅游”有著更多生動實踐。2021年,江蘇首倡“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在保護、傳承、弘揚非遺資源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形式限制,在景區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示、展演及體驗活動。

        如今,在揚州瘦西湖景區,移步換景間,會和揚州盆景、揚州玉雕、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富春茶點等非遺“不期而遇”,巧奪天工的技藝與如詩如畫的風景相得益彰,讓人流連忘返;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昆曲、評彈、緙絲、宋錦、蘇繡等30多個非遺項目,宛如熠熠生輝的珍珠點綴在古街巷弄,讓人們感受到每一項技藝背后的匠心和文化底蘊。

        去年6月,20條“水韻江蘇”非遺精品旅游路線正式發布,將全省的非遺資源“串珠成鏈”。這些線路以旅游為載體,融入各地非遺元素,讓游客在旅途中可品、可賞、可做,沉浸式感受傳統非遺的魅力。目前,“非遺游”已成為假期省內周邊游最受歡迎的品類之一。

        每一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都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讓我們總結過往、以期未來。江蘇大地上,從時光深處緩緩走來的古老非遺,一路“錦繡”,正綻放出嶄新的時代光彩。

        記者 王慧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