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分眾化”,天寧區堅持以隊伍建設為抓手,打通理論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后一米”,連續5年代表常州參加全省“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活動總決賽,獲一等獎2次,2022年天寧區“向日葵”基層理論宣講隊獲評“全省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天寧區舉辦“向日葵”基層理論宣講隊成立儀式
聚焦核心力量,著力打造量質并舉的宣講隊伍。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懂理論的人講理論。近年來,天寧區注重選拔優秀宣講人才參與基層宣講工作,選拔各行業政治立場堅定、工作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宣講骨干,組建全市首個區級基層理論宣講隊伍—“向日葵”基層理論宣講隊,涵蓋中國好人、道德楷模、“草根名嘴”等典型骨干百余人。聚焦地域特色,組建“青言青語”“紅山茶”“鳳凰之聲”等8支基層理論宣講隊,實現鎮、街道全覆蓋。深耕非公企業、外賣行業等新業態新領域,組建全國人大代表鄧建軍、黃峰宣講工作室、“紅色青果”宣講團等N支特色隊伍,在全區形成了“1+8+N”的大宣講格局。為深化宣講隊伍規范化建設,天寧區在2019年出臺《基層理論宣講隊管理辦法》,每年根據宣講工作要求進行細化完善,通過建立科學系統、便于操作的評價體系和類別清晰、管理有序的梯隊組織,實現宣講隊伍標準化評定、動態化管理,推動形成“一領域一品牌”“一行業一特色”。
▲邀請參加全省理論宣講骨干培訓班的宣講員分享收獲感悟
聚焦內外轉化,著力培育會講善講的宣講骨干。傳道者必先明道信道,練好內功是做好宣講的前提保證。近年來,天寧區堅持“以學促練”,與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等結對共建,在重大主題宣講前邀請大學教授、專家學者等為基層宣講骨干開展專題授課、集中輔導,引導宣講員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內容蘊含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堅持“以賽代訓”,每季度開展“理論宣講段位賽”,組織宣講骨干拍攝宣講微視頻進行展播評比,推選優質骨干參加“紅色故事宣講會”、“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活動,在“講學、比學、評學”中鍛煉一批“學好理論、悟好精神、講好故事”的基層“三好”宣講員。堅持“幫學促學”,深入實施理論宣講“青藍工程”,開展“1帶10 ”“10傳10”理論宣講倍增計劃,每月開展一次集中備課會,每季開展一次集中研討會,每次全省、全市“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活動后第一時間集中學習會,一對一選題策劃、點對點跟蹤輔導,形成了宣傳部牽頭抓總、各板塊深度參與、社會力量共同助力的培育體系。
▲天寧區茶山街道以村里的一棵老榆樹建立理論宣講陣地
聚焦需求供給,著力打造到邊到底的宣講陣地。無論是市區的講堂,還是村頭的馬扎,都是理論宣講走進群眾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天寧區把陣地建到群眾身邊,把群眾聚到陣地中來,推出百個“行走中的黨史講堂”,打造“古樹新亭”“白揚軒”“鄉村振興學堂”等田間屋后、庭前樹下、院墻內外的宣講陣地百余個,累計獲評市級理論宣講示范點7個。每年開展“向日葵”宣講進基層、“百名宣講員進校園”等活動,通過“講述+評說”的方式開展理論知識、傳統文化、生活常識等宣講500余場,覆蓋5萬余人次。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天寧區發揮12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黨群服務中心作用,與“常州三杰”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聯動,構建“15分鐘”理論宣講圈,實現理論宣講以理育人、潤物無聲。
▲天寧區赴陜西安康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微課,以直播形式實景再現全面小康之路
聚焦形式創新,著力構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理論宣講是面對面的群眾工作。近年來,天寧區從群眾的興趣點入手、認可度著力,不斷強化理論宣講形式創新,提升理論宣講的到達率。開設“紅色青果電臺”,推出“二十四節氣”理論宣講系列微視頻,推動理論宣講在云端傳播,近年來20余部微視頻獲省市獎項。重點開展重走陜南黨史學習微課,以直播形式實景再現蘇陜協作,把全面小康和精準脫貧之間的關系講透講好;舉辦“在常州遇見東坡·眷此邦之多君子”直播活動,吸引全國近50萬網友在線觀看、點贊,讓群眾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天寧區積極延伸理論宣講觸角,在城市綜合體創新開設“就是這‘理’”小劇場,積極開辟新場景運用,推動理論宣講與日常生活的雙向奔赴。
來源:中共常州市委講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