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學習新思想 > 正文
        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2023-10-31 06:54: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劉彥辰 劉昱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新征程上的重要戰略任務加以部署與推進,領導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我們要深刻把握新征程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以等不得的使命擔當和急不得的歷史耐心,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推進財富積累分配公平公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币皇呛粚嵐餐辉N镔|基礎。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沒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水平,著力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二是健全完善財富積累分配制度。要鼓勵實體性、創新性的生產資料和要素的有序積累,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保持財富積累結構均衡。要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優化財富分配格局,落實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不斷健全財富積累體制機制。要完善財富分配制度框架,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讓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發展的機會。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既發揮資本在財富創造中的積極作用,又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用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先富帶后富”機制,消除財富創造和積累的區域、城鄉和群體鴻溝。三是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充分發揮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優勢,持續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聯合體或聯盟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城鄉互補、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以保障改善民生為中心,推進經濟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保障改善民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續、更有保障。一是促進教育發展優質均衡。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持續加大教育要素資源供給力度,政策上優先考慮,資金上優先保障,項目上優先安排。特別要充分考慮偏遠地區教育事業需求,切實落實教育投入法定增長要求,建立完善中小學事業編制周轉池制度,實施農村特級教師崗位政策,進一步完善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確保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二是穩住就業基本盤。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創造財富、保障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源頭活水。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必須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突出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落實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和勞動法律法規,支持和規范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三是筑牢社會保障網絡。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基本社會保障是最基礎的民生保障,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群全覆蓋”為著力點,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切實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絡,促進全體國民基本社會保障平等共享。

        以精神富裕為重點,推進全體國民同心同向同行。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一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振全體國民精氣神。二要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傳播者、維護者。三要推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弘揚。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人們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四要推動優質精神產品的創新創造。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加強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五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功能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與服務,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單位分別為:西交利物浦大學;蘇州大學)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