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引。革命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文化強省工作,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革命文化的傳承弘揚,把江蘇建設成為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揚地,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展現江蘇擔當。
革命文化在中國革命偉大斗爭實踐中孕育而成并不斷發展。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孕育而成,并在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進一步演進發展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其中包含著內涵豐富、標識獨特的文化遺存和文化精神,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在偉大革命斗爭中熔鑄而成的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國革命偉大的斗爭實踐,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精神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竭的力量源泉。
江蘇是革命文化資源強省,有革命遺址遺跡1700多處、省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13家、省級黨史教育基地103個,已公布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90處、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8986件/套,紅色地名200個。江蘇大地上還走出了周恩來、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黨的領導人。遍布全省的這些革命文化資源,承載著黨領導江蘇人民踔厲奮發、接續奮斗的歷史記憶,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最真實最生動最鮮活的教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江蘇考察,強調要注意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要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用好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發揮革命文化資源資政育人的獨特優勢,有助于準確把握新時代江蘇文化強省建設的使命擔當,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搶占發展先機、贏得發展優勢,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江蘇力量。
革命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革命文化以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主線,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斷奪取革命斗爭的新勝利提供了精神指引,也必將成為新時代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支撐。首先,革命文化為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精神養分,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人民民主意識提供了精神力量,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牢固根基,必將凝聚起億萬中國人民的磅礴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其次,革命文化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思想源泉,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勇于自我革命,永葆革命激情與熱情;蘊含的求實精神激勵著他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蘊含的創新精神激勵著他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以新理念推動新發展,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奇跡。
江蘇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組織并開展活動的地區之一,輝煌的革命歷程積淀了厚重的革命文化。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英烈們用生命鑄就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大無畏精神。新四軍在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的革命戰爭中立下了卓越功勛,功勛背后靠的就是聽黨指揮的鐵的信念、報國為民的鐵的擔當、英勇頑強的鐵的作風和執紀嚴明的鐵的紀律?;春鹨凼墙夥艖馉帟r期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一場戰略大決戰,這場戰役的勝利依靠著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將帥之才和戰斗英雄,更依靠著人民的支持和奉獻,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明確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賦予“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鹽城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戰略指引、注入強勁動力。充分發揮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有利于把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融會貫通、一體落實;有利于遵循文化建設內在規律,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精神支撐,肩負起新時代江蘇文化建設的使命擔當;有利于緊緊依靠人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作出江蘇貢獻。
勇于擔負重任,著力打造革命文化傳承創新高地。深化革命文化的研究宣傳,提升革命文化影響力。深入挖掘革命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充分發揮江蘇革命文化資源在數量和品質上的優勢,全面加強對周恩來、雨花英烈、新四軍東進北上、淮海戰役等江蘇重要革命歷史人物和重要事件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功勛模范事跡、人民群眾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的研究,不斷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持續推出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實踐要求的研究成果,推動革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提升革命文化影響力。創新宣傳手段,促進革命文化的傳播。在挖掘、開發、利用革命文化資源時,既要確保革命文化資源的莊嚴性和進步性,又要突出革命文化資源的整體性和吸引力,吸引群眾去閱讀、去聆聽、去參觀、去感受、去踐行,充分發揮革命文化資源的激勵、引領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增強革命文化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
加大革命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力度,夯實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加大革命文化遺存保護力度。開展好革命文化遺存資源的調查認定、保護管理等工作,建立完善革命文化遺存資源數據庫,進一步挖掘和豐富革命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加強革命文化遺存的搶救工作,將現存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跡盡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實行革命文化遺存保護責任人制度,承擔革命文化遺存的日常維護、修繕、修復工作,加強革命文化遺存傳承利用。用好用活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發揮革命文化資源固本培元、凝心聚力、鑄魂育人、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具備開放條件的革命文化資源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免費向公眾開放。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利用革命文化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運用社交媒體、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傳播平臺,開展革命文化資源宣傳教育。
加強革命文化學習教育,建好革命文化傳承主陣地。面向青少年開展好革命文化教育。牢牢抓住學校這塊主陣地,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革命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本地的革命文化資源開展現場教學,讓青少年真切感受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激發對革命文化的崇敬之心;將重要革命紀念日與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革命文化有效傳播,增強青少年學生對革命文化的認同感。要加強黨員干部革命文化教育。各級黨組織要把革命文化作為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重要培訓內容,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革命文化,使黨員干部對本區域革命文化資源耳熟能詳,推動革命文化入腦入心入行。在全社會開展好革命文化教育。通過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動,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文化知識,發揮革命文化的引領作用,形成全社會的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
(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理論學習中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