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亙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血脈中自帶的“基因密碼”,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吨腥A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有力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精神、凝聚了全體人民力量,也必將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邁入法治化軌道。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2019年出臺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系統闡明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內涵、時代背景、本質特征和實踐要求,首次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好紅色資源”“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作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愛國主義教育法》全文共計五章四十條,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價值旨歸,本法律涵蓋了中華傳統文化、國家象征標志、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等多個方面,為全體公民提供了全面而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因此,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愛國主義教育法》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以法治手段保障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這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質效的有力舉措,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重塑家校社政一體化愛國主義教育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睈蹏髁x教育是與一國文化傳統、歷史發展和基本國情緊密相連的?!稅蹏髁x教育法》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面向全體人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尤其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概而言之,就是要重塑家校社政一體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嶄新格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政府牽頭抓總,國家機關、群團組織齊抓共管,學校家庭攜手推進,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各方協同參與的多方聯動、一體化推進的工作格局。學校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教師隊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文化浸潤“四位一體”全域融合入手,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四個融入”扎實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即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主陣地實現引航鑄魂;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實現凝心聚魂;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專業文化教育實現文化涵育和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養成教育實現行動自覺。此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注重在平時的思政教育中強化思想引領,比如,游覽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參觀學習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跡、參加紅色社會實踐等,注重實踐養成,務求教育實效。要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凸顯愛國主義。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通過傳承優良的家風家訓,讀萬卷書感悟傳統文化,行萬里路領略祖國風光,厚植一家人的家國情懷。
依法貫徹《愛國主義教育法》是一種法律義務。愛國主義教育承擔著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神圣使命。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法律義務要堅持三個“有機結合”:堅持愛國主義教育與法治宣傳教育有機結合。在全體人民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憲法明確規定的內容,同時憲法也明確規定了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不可推卸的光榮義務?!稅蹏髁x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正是全面落實憲法規定的重要舉措,法律條文中對國家標志、英雄烈士、國旗、國徽、國歌等都有明確規定,上述內容同時也有專門的法律作為支撐。因此,要通過適時推出不同宣傳主題、創設普法品牌等形式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堅持《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機結合。首先,廣泛動員和積極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加大組織指導力度,落實法律規定的職責任務和舉措,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其次,通過多種形式,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開展,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淺出地闡釋《愛國主義教育法》,凝聚社會共識,引領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厚植全體公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要堅定“四個自信”,通過開展“五史教育”,自覺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決抵制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比如,開展誦記紅色經典活動,品味愛國主義精神,樹好愛國主義教育“風向標”;開展找尋先烈足跡活動,爭做愛國先鋒,打好愛國主義教育“主動仗”;開展法律普及活動,培養法治意識,密織愛國主義教育“防護網”;開展主題教育,厚植愛國情懷,貫通愛國主義教育“全鏈條”,真正讓《愛國主義教育法》宣傳教育走深走實,彰顯立法成效。
(作者分別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副處長;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本文為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紅色基因全程融入高職教育的路徑研究”〈編號22MLD00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