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學習新思想 > 正文
        新時代黨建引領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4-03-26 09:17: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周婉如 侯鈞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將除水害、興水利作為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常抓不懈。進入新發展階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建設幸福河湖對治水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理念,切實筑牢保障國泰民安的水利根基。

        第一,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水安全風險。底線思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當前水安全中新老問題交織?!袄蠁栴},就是地理氣候環境決定的水時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新問題,主要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痹谛聲r代水利事業發展過程中,各級黨組織要樹牢底線思維,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全面提高解決水安全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線。

        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發揮黨的政治領導優勢,建立健全水旱災害監測機制,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提前發布汛情、旱情工作動態,構建“災前精準預警、災中緊急響應、災后快速恢復”的三級聯動體系,筑牢抵御水旱災害思想防線、機制防線、技術防線。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發揮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在全社會范圍內積極開展節水主題教育,培育人民群眾節水美德,推動全社會形成節水型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強水生態系統修復。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引導群眾退耕還林還草、退還被占用的河湖生態用水,引導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等加強河道堤岸、沼澤堿地的綠化建設,提高水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推動生態系統持續改善。推動水環境高效治理。堅持源頭防范、末端治理的原則,健全黨集中統一領導、政產學研共同參與、多主體協同推進的治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水污染的重視程度,加大工業廢水、生活廢水的存量治理和增量控制的力度。

        第二,堅持辯證思維,助力水文化繁榮發展。辯證思維是指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來觀察、分析和研究事物,并且從哲學的高度為解決問題提供根本的思路與策略。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在新階段的治水實踐中,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處理好守正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關系,講好“中國水故事”,弘揚中華水文化,推動水文化的繁榮發展。

        堅持保護傳統鄉土文化遺產與深挖水文化時代價值相結合。積極保護水域沿線具有歷史底蘊的古村莊、古建筑,建立村史館,保存鄉村民俗文化、節日文化及手工藝文化等傳統文化遺產,讓人民鄉愁有“鄉”可尋。同時,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人民治水的生動實踐及取得的偉大成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紅色水文化、傳承紅色水基因,踐行偉大建黨精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加強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國際水組織平臺,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水文化。各省市不斷挖掘當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經驗及模式,積極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水和諧的治理理念,不斷豐富中國水故事的地方素材。例如,“水韻淮安”因水而生,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中,水利部門黨組織不斷挖掘并傳播蘊含其中的漕運文化、漕鹽文化等水文化,展現出當地人民的治淮成就和水利精神,提升了江蘇水文化的影響力。

        第三,堅持系統思維,協調水經濟綠色發展。系統思維是建立在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觀點之上的科學思維方法。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各級黨組織應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充分利用優良生態環境這一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在農業和水產養殖業上,充分利用沿線水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稻、荷花、蓮藕等水生農作物,打造“好水潤好糧、好水種好菜”等有機農產品品牌,同時利用水庫、河道、水渠、水閘、水電站等場所的天然水資源優勢,在提高水產品品質的同時實現對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切實降低因經濟開發而形成的生態環境壓力。在電力行業上,基于水能的可再生性、綠色清潔的特點,水利工程建設應創新研究電力應用潛力,謀劃未來的電力應用前景,構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發展的科學機制。在服務業上,依托良好自然生態和原生態文化優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以河湖、水利風景區、水庫等天然水資源為載體,打造集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水旅游”產業,培育水上運動、休閑康養、內河游艇游輪等綠色新型服務產業。

        (作者分別為: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淮陰師范學院理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淮安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本文系“黨建與重大水利項目建設融合研究”階段性成果)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