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
        江蘇大講堂 > 理論文庫 > 正文
        以基礎研究創新引領產業科技創新發展
        2025-02-13 16:59:00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陳英武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睆姶蟮幕A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江蘇必須以基礎研究創新引領產業科技創新,形成源源不斷的原創科技成果和顛覆性技術,才能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基礎研究創新是產業科技創新的源頭和活水

        基礎研究創新與產業科技創新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前者是后者的源泉,雖然周期長、風險高、投入大,但知識圖譜扎實,發展潛力大、產業能級高、經濟爆發力強,一旦獲得突破,很可能成為引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決定性力量??v觀全球制造強國,都是在某些基礎研究領域率先取得原創性突破進而發展相關產業并走向繁榮的。僅靠產業科技創新可以成為制造基地但無法成為全球產業科技創新中心?;A研究突破后帶來的原創性技術、顛覆性技術,雖然可能會選擇在產業發達的地區進行孵化,但更多的還是優先選擇在原創地進行產業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等戰略性基礎科技成果不可能買到、更不可能送上門來。江蘇是全國經濟、科技大省,不可能依賴國外提供原始創新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其“等米下鍋”,不如自己“育苗種田”,育好基礎研究人才的苗、種好基礎研究創新的田。

        江蘇向高水平科技強省邁進,“基礎研究創新”還需要繼續加強。當前,國內重大產業科技創新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江蘇多以參與為主,為此近年來江蘇進一步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繼2023年省政府出臺《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之后,去年江蘇在基礎研究方面展開系統布局。省政府設立24.8億元的基礎研究專項資金,推動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礎科學中心實體化運行,開展首批3家“應用基礎研究特區”試點,省地聯合、省企聯合實施67項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江蘇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5000項,在全國拔得頭籌。

        江蘇有能力在基礎研究領域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目前江蘇擁有172所高校和9000多家各類研發機構,高??萍既肆Y源總量近10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數260余萬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人次、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入選人次均占全國1/10左右。全國六成左右的院士在江蘇開展科技創新和項目合作,四成左右的國家級重點人才在江蘇創新創業,江蘇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類項目人數占全國1/3。2024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3%,研發投入對全國的貢獻超過12%,科技創新水平總體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江蘇完全有實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更多原創科技成果,成為全球基礎研究創新中心。

        夯實基礎研究創新底座,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中心提供堅實支撐

        “十五五”時期是江蘇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基礎研究精心謀劃、加大投入,聚焦“1820”(布局18個重點領域、部署18項主要任務、提出20條支持政策)具體部署,全力提升基礎科研水平,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長期堅實的支撐。

        一是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中長期發展規劃。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深入貫徹落實《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研究制定實施《江蘇基礎研究中長期發展規劃》,在若干戰略領域培育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基礎學科。引導優質企業進入基礎科研領域,積極推動企業創新主體與進行基礎研究的大學和科研院所融合互動、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合發展,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盡快產業化。

        二是穩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構建多元化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引導鼓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聯合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促進全省基礎研究投入的較快增長。增加省級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對重點科研基礎設施的投入。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探索省地共同組織重大基礎研究任務。通過努力使得基礎研究投入每年保持10%—15%左右的增幅,力爭到2027年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030年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三是加快高水平基礎人才引進和培育。建立健全保障基礎科研人員專心從事科研工作的體制機制,探索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長周期資助模式,讓基礎科研人員安心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潛心科研、勇闖無人區。要特別重視交叉基礎學科專業及課程的設置,培育更多交叉學科人才進而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試點建設“人才飛地”或“人才特區”,實行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全球人才引育政策,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人才中心。

        四是布局一批基礎科研基地。加快構建以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為核心,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基干,太湖、鐘山、云龍湖等省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矩陣,大力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技術路演。鼓勵國內外一流工科高校來蘇辦學辦院,特別是以基礎科研為導向的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形成基礎科研的生力軍。

        五是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用好基礎研究專項資金,瞄準高端裝備、集成電路、通用智能、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國家戰略必需和產業創新必爭領域,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業創新合作,協調推進原子級制造等重大科學實驗設施納入國家培育序列。

        (作者為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黃慧敏
        因多種原因,本網站轉載、分享、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以便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郵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

          <form id="919d9"></form>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address id="919d9"></address>

              >